
姓名:王先亮 性别:男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所在单位: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博士生导师 研究生导师
【教育经历】
2002.09—2006.07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06.09—2009.07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2010.09—2014.06 山东大学,体育管理科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4.11—2016.11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2019.12—至今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2014.08—2019.12 济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2009.07—2010.09 中共国家税务总局党校,讲师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育;体育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产业管理
【科研成果】
[1]王先亮.中国方案: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政策供给特征.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4,24,2024.
[2]王志文.我国地方性单项体育协会分类治理的模式建构与实践侧重. 体育科学,43,87,2023.
[3]程美超.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省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3,100,2024.
[4]车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促进乡村振兴的空间生产机理与实践经验.《中国体育科技》,60,75,2024.
[5]The Best Exercise Modality and Dose for Reducing Pain in Adults With Low Back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odel- Based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54,315,2024.
[6]田树栋.Physical activity on executive function in sedentary individual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PLOS ONE,18,1,2023.
[7]王先亮.知识共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创新路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8,557,2023.
[8]王先亮. The impact of COVID-19 lockdow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nese football referees: the chain mediating role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burnout. BMC PUBLIC HEALTH,23, 2023.
[9]周铭扬.智能制造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作用机理、制约因素与转型升级路径.《中国体育科技》,59,65,2023.
[10]王先亮.大数据赋能“体育促进主动健康”的内涵解析、价值场景与实施路径.吉林体育学院学报,39,8,2023.
[11]王先亮.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供给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2,9,2023.
[12]王先亮.拓展训练在税务培训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24,11-14,2011.
[13]张瑞林.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研究.体育学刊,17,14-21,2010.
[14]车雯.文化承继与产业逻辑耦合:体育特色小镇生命力培育的路径研究.体育科学,40,51-58,2020.
[15]王先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理念探究.29,32-34,2013.
[16]王先亮.体育会展经济发展研讨.体育文化导刊,81-84,2013.
[17]张瑞林.高校体育职能的建构与完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5,74-79,2011.
[18]王先亮.体育用品共性技术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体育学刊,20,49-52,2013.
[19]周铭扬.城市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探赜.体育文化导刊,71,2023.
[20]周铭扬.数字赋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基本内涵、动力因素与实现方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2,56,2023.
[21]程美超.Network 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four traditional Chinese physical exercise therapies on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the elderly.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3.
[22]马磊. Physical stress Attenuates Cognitive inhibition: An fNIRS Examinati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29,2022.
[23]周铭扬.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与政府共生机制的形成机理与路径探寻.山东体育学院学报,39,22,2023.
[24]马超.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供给:演进、特征与推进.体育文化导刊,77,2023.
[25]王先亮.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基层体育社团的下沉治理.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1,1,2022.
[26]王先亮.价值链与创新链耦合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48,26,2022.
[27]王先亮.意义世界与体育何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叙事化路径.《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5,134,2022.
[28]王先亮.社区体育数字治理的逻辑基点、体系构建与深化路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56,11,2022.
[29]王先亮.调适性合作:分类改革视野下单项体育协会与政府关系演进的多元向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5,41,2022.
[30]高岩.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领导角色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6,1,2021.
[31]王先亮.契机与应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冬奥效应及推进策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9,142,2022.
[32]周铭扬.冰雪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0,10,2022.
[33]石振国.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体育生活空间的耦合机制与优化路径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
[34]石振国.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休闲体育生活空间耦合的系统仿真研究.体育学刊,2021.
[35]马超.体育活动与幸福感的互促互进:基于大学生同伴关系与自我认知的中介效应.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
[36]王先亮.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全域化系统构建与系统仿真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36,638,2021.
[37]王先亮.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动力转型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40,1,2021.
[38]石振国.基于SWOT与AHP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策略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20.
[39]王先亮.体育特色小镇的产业聚集与空间分布.《中国体育科技》,57,90,2021.
[40]张瑞林.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多链”融合的内在逻辑、适宜性框架与路径.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原邮发:182-62),2021.
[41]张瑞林.冰雪体育用品共性技术应用过程绩效评价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
[42]王先亮.从生产到生活: 论美好生活需要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39,106, 2020.
[43]王先亮.青少年体育治理化转型及其对策.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
[44]王先亮.青少年体育保险的历史变迁与推进路径.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原邮发:182-62),2017.
[45]王先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核算方法及分析框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
[46]王先亮.社会力量办体育的可行性与实现路径.体育学刊(原邮发:46-232),2018.
[47]王先亮.休闲体育产业特征及其布局研究.体育学刊(原邮发:46-232),22,42,2015.
[48]王先亮.体育用品共性技术的特征、分类与识别.《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9,18,2015.
【科研项目】
1. 运动健康数据科学研究工具库研发及平台建设, 2023/12/28-2026/11/30
2. 创新创业耦合赋能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建设研究, 2023/09/22-2028/09/01
3. (包干项目)山东省智能社区体育健康治理体系研究, 2023/08/31-2026/08/31
4. 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管理和实践研究, 2023/03/31-2024/03/30
5.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体能促进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 2021/11/30-2022/12/30
6. 高性能雪板减阻蜡成套技术及产业化, 2021/10/30-2023/12/30
7. 济南市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11/26-2022/01/10
8. 消费嵌入性视角下城市居民参与型体育消费的家庭约束与纾解路径研究, 2021/08/19-2023/03/01
9.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球体育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研究, 2020/12/03-2025/12/31
10. 多维度主动健康大数据融合运用示范研究, 2020/12/01-2022/12/31
11. 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证研究, 2021/04/08-2023/12/31
1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阻滞与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0/09/15-2023/12/31
13. 多维度主动健康大数据融合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14. 体育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增长动力转换研究, 2018/06/10-2021/06/01
15.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 2019/11/15-2021/11/15
【著作成果】
1. 大数据时代学校体育精细化管理研究
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研究
3. 体育管理学
4. 体育管理学
5.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建设研究
6. 体育用品共性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2号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体育学院
邮编:250061
电话:88396211
邮箱:wangxianliang@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