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前沿资讯 >> 正文
Trajectories of perceive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Chinese adolescents’school adjustment across high school years
发布时间:2024-05-1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邓赐平与周晗昱团队在 J Youth Adolescence 期刊发文揭示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影响


     父母心理控制是一种侵入性、操纵性的教养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养育行为呈现。比如,若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做事,父母就威胁孩子要收回爱(“爱的回撤”);父母不断强调自己的牺牲与付出,向孩子施加压力和负罪感,从而迫使孩子服从要求(“内疚引导”);父母限制孩子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否定孩子的感受(“权威专断”)。先前国内外的研究均发现,这些隐蔽性的控制方式抑制了孩子自主和独立意愿的表达,与儿童青少年的内在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孤独)、外在不良行为(如攻击行为、吸烟)、学业和适应困难等多种负面结果相关联。


     青少年期是个体发展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愈发强烈,更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而亲子冲突的增长可能会使亲子互动恶化,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父母心理控制。特别是我国教育体系下独特的高考制度,高中阶段青少年也会在所谓“人生转折点”承受更大的学业压力。在这种面临多重压力源的紧绷状态下,父母若更多使用心理控制,向孩子提出过高的学业要求并持续施压,可能会在此阶段给青少年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对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进行细致评估,并考察其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相互作用模式,具有文化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邓赐平研究员和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团队采用多时间点纵向追踪设计,招募710名高中生参与多面向的问卷测查,深入考察了我国高中生父母心理控制的发展趋势及其与青少年情绪健康和学业功能的共变及相互预测关系。


     首先,基于潜增长模型和潜类别增长模型的结果(图1),研究者发现多数高中生(约63%)感受到的父母心理控制在高一上到高二下持续稳步增长,而高二下到高三上阶段则有所回落。这种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与西方青少年样本的结果不同,反映了我国青少年父母心理控制随升学周期变化的独特发展特点。究其原因,当进入高三这一升学关键学年后,父母或许将更多精力投入关爱孩子、迁就孩子以作为后备力量支持子女应考,主动避免产生亲子冲突,给予孩子更多自主空间,因此这一阶段的父母心理控制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此外,父母心理控制的变化存在异质性,尽管总体呈现曲线增长的发展轨迹,但仍有约三分之一(37%)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心理控制在高中阶段始终稳定于中低水平。

177A1

图1. 父母心理控制的亚组增长轨迹




     其次,研究采用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揭示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情绪健康、学业功能等学校适应指标的共变关系(图2),发现父母心理控制的截距和斜率与高中生抑郁、焦虑、非适应性学业功能的截距和斜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父母心理控制起始水平越高,青少年情绪和学业方面的适应功能越差;当父母心理控制增长时,青少年的适应问题也进一步恶化

318D5 图2. 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学校适应的发展共变关系模型示意图



      最后,通过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在个体内水平,父母心理控制能引发青少年更高水平的焦虑和更少的适应性学业行为,且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适应性的学业功能之间存在双向预测的关系(图3)。

31255


图3. 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非适应学业功能的随机交叉滞后模型结果





     上述研究结果对揭示高中青少年亲子交互作用机制、提高父母教养质量以及干预青少年学校适应不良问题具有实践启示作用。












     该研究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文章第一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明园晨晖学者周晗昱,通讯作者为邓赐平研究员,硕士毕业生刘佳芸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受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1ZD0200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08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No. 21511100101)的资助。









论文信息


Zhou, H., Liu, J., & Deng, C*. (2024). Trajectories of perceived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trol an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with Chinese adolescents’school adjustment across high school yea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online published. doi: 10.1007/s10964-024-01995-8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传真:(86)-531-88565657

微博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